九游手游官方正版网站
你的位置:九游手游官方正版网站 > 新闻动态 >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1:44 点击次数:88
学校应该是知识的殿堂,智慧的摇篮,创新的万宝库,梦想的起航点。让每一个投奔这里的青年学子都能茁壮成长,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。
商丘师范学院(滦湖大学) 滦湖位于永城东北部,原名滦家湖,因曾经有湖而得名。1975年,滦湖被增划为人民公社,后改为滦湖乡。1975年春,中共商丘地委同意地区教育局“关于创办商丘师范学院的方案”,在永城县滦湖公社境内购买土地1300亩,筹建“商丘师范学院”。当地农民称她是“滦湖大学”。 (1) 购地建院为创建商丘师范学院,1975年4月,我以副主任身份去了滦湖。数学老师陈锦宽,物理老师李宗义,农学老师詹振贤,还有地区教育局的办公室主任马同贤,也去了。
之前我对滦湖的历史、现状、人文、地理,总之一切,通通不知道。车子慢腾腾地在路上走着,我脑子里却急速转动着: 滦湖一定有一湾碧波荡漾的湖水,湖对面再有一座山……山脚下,湖水旁,矗立着一座新型的高等学校——商丘师范学院。
“咯噔”一声响,把我从迷想中拉了回来。“到了,滦湖!”下车后,迎接我们的是一位高个、粗壮、满脸堆笑的中年人,他就是永城县第二高中,也就是薛湖二中的校长翟正直。他同每个人握手后便带我们进了二中废弃农场的一间屋休息。
下午,他领我们到预计征地的地方看看。东边一条河叫王引河,另一条朝着西北方向的河沟,人们都叫它郭沟。郭沟水流入王引河处建有一座水闸。我们站在郭沟水闸上,翟正直手指东北说道: “那边不远处就是芒山。”又转手指向西边说:“这一大片就是地委定的建师院的地方。”他一边说着,一边用手在面前移动着画了个圈。在这个时候,我不经意地问了一句: “那滦湖的湖呢?”他听后,哈哈大笑: “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啦,谁也没见过湖。”第二天,我们便把周围几个大队的队长会计等人请来农场办公室,商讨购买土地事宜。商讨很顺利,几位队长表态:“坚决支持办学。地要多少给多少,要哪里给哪里。”就这样,在以后的几天里经过丈量、计算、划界,最后确定是: 1374亩。以每亩50元作为补偿费,我同各大队签订了土地交接合同。图片
这件手抄合同,由陈锦宽老师一字一句的抄写出来,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在合同上签字画了押。
1975年6月18日,中共商丘地委以红头文件的形式确认了“关于创办商丘师范学院的方案”。
图片
后来,商丘师范学院的几位领导干部和被学院聘请的农民代表一起,现场研究建师院的具体方案。
图片
(2)麦收后抗旱种豆5月下旬,农民把成熟了的麦子收割之后,将师院的土地交了过来。那末这些地种什么呢?抗旱种豆子。
1975年6月,为尽快抢时种好豆子,从原商丘师范学校抽派第一批教师、干部、职工40人到滦湖,开始建院工作。其中一位数学教师马雨民先生,还写了一首诗,表达激奋心情:
怀志离商赴新程,
杨柳着意夹道迎。
东风拂尘行装卸,
环顾四野乐无穷。
芒山葱葱多俊秀,
王引滚滚急奔腾。
满怀豪情建师院,
共大花放滦湖红。
后来的政文系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李正华先生,也兴奋地赋诗一首:
八月离商赴永城,
青青杨柳夹道迎。
明窗展映丰收画,
飞车频传笑语声。
芒砀山下建新校,
王引河边育群英。
主席路线作指引,
殚精竭智献忠诚。(注)
注:忠诚,指忠诚党的教育事业。
第一批40人,临时安排在农场居住(这里所说的农场,是薛湖二中原农场的废址,仅剩十来间旧房,在师院院部东南边。)并支起锅灶,开火做饭。
每天上下午出工,抗早种豆。天气渐热,我们这些人光着脊背,穿裤衩,赤大脚,干起来热火朝天,真是不要命。过路人看到还以为是哪来的劳改犯到这里改造呢。
在农民的帮助下,经过十多天的战斗,种下了三百多亩黄豆。
种过豆子,稍作休整,就开始了自建房。先从政文系的位置建起。那时建房可不是我们现在想象的什么砖瓦石墙水泥地。大家先用木桩栽搭成房子形状,用秫秸秆织成的箔搭盖成房顶,再用这样的秫秸秆箔把周围圈起来,适当位置留门。这就成了我们居住的房子了,等以后大批教师过来好居住。
(3)半工半读商丘师范学院办学的原则是社来社去,半工半读。经过一个多月的宣传,由生产队根据知识青年的政治觉悟、劳动能力、文化知识水平以及身体健康状况,评议推荐,经师院招生审核后,共招收第一届工农兵学员406人。定于10月份报名入学。
为迎接新生顺利入学,并即时开展各项工作,经协同地区教育局领导商议,决定如下:
党委会: 书记: 崔芳岳
副书记: 王玉海
委员: 林保罗 冯绍贤
㈠ 确定院、系领导干部
院委会: 主任: 王玉海 副主任: 林保罗、冯绍贤七个系都确定了负责人。 政文系: 许登文 数学系: 马敬海 理化系: 纵精哲 外语系: 王瑞雨 农业系: 詹振贤 艺术系: 张新政 体育系: 逯友亮㈡ 关于师资建设: ❶ 由原商丘师范学校抽来一部分;❷ 从外单位调进来一部分; ❸经过两年培养,可在第一届毕业生中选择一些优秀的留校工作。
㈢ 新生入校后可按系所在位置附近村庄农民家分散居住。各系在规定的居住点建火房砌灶做饭。
图片
半工半读, 师生一起动手盖房。
第一届工农兵学员406人,他/她们背着行李背包,手提学习生活用品,于1975年10月来到滦湖“商丘师范学院”。
图片
406名学员分编为7个系,各系按照分配住地动手盖房。
图片
图片
同时在盖房间隙或阴雨天讲授文化科学知识。
图片
数学系教师在工地向学生讲课↑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↑学院芦席大门上的字“商丘师范学院”,两边门柱上的对联“举抗大旗坚定不移 走共大路只争朝夕”,由外语教师王庆祥直接手书。
师生在艰苦的条件下,一砖一石硬是把房屋给盖起来啦。这正如他们的诗画配描写的那样,是他们的新起点。↓
图片
不违农时,他们种地、施肥、收割、打场,样样能干。
看!“手捧银盆撒雪忙”,这是多么温馨,又是多么浪漫!
图片
老师们也不失时机给学员们讲解专业知识。
图片
第二年,几百亩麦子成熟啦。学院购买了一台联合收割机。为了尽快收割麦子并归仓,临时抽调李金玉、陈锦宽、李宗义三位教师同联合收割机驾驶员、汽车司机组成机割小组。由我负责组织收割。
机割小组每天上午10时开始收割,直到晚上10时结束,麦粒随时装车运入仓库。人累了睏了,就在麦秸上睡一会。
图片
我们几个也在司机师傅指导下,分别上机试驾驶。通过这一过程,基本学会了驾驶联合收割机的初级技术。
图片
陈老师在学驾驶联合收割机
图片
建校同时,学员们还不忘文学创作和文艺宣传。外语系学员张建防创作了长篇对口词《到了,滦湖!》,160多句。
到了,滦湖!
滦湖,到了!
到了,到了!师院呵!
我看到了您淳朴的容貌:
那鲜艳的红旗耸入云端,
那芦席的校门似钢铸铁浇!
那豪迈的誓言多么醒目,
笔锋苍劲写在校门两侧:
“举抗大旗坚定不移,
走共大路只争朝夕。”
﹉
图片
政文系学员高俊亮创作了儿童文学《兄妹俩》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政文系、艺术系学员合作创作出了诗画配系列作品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组建文艺宣传队到各系建院工地、周围农村去做宣传演出。
图片
图片
师生一起,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教育。
图片
图片
为更好的开展工作,对各系、科、室干部作出了调整安排。政文系 支书、主任: 许登文
副主任: 李彩云、李明若
数学系 主任: 马敬海
副主任: 马雨民
理化系 支书、主任: 谢子君
副主任: 纵精哲、冯茂仁
体育系 支书、主任: 张云业
艺术系 支书、主任: 郭禄盛
外语系 支书、主任: 王瑞雨
农业系 支书: 王瑞雨
主任: 詹振贤
办公室主任: 田德修
教育科科长: 张岚
副科长: 逯友亮
生产科科长: 李金玉
总务科科长: 翟正直
副科长: 陈锦宽
(4)两次被上了大报商丘师范学院的干部、教师、工农兵学员,经过一冬一春的艰苦奋斗,自力更生,在一片旷野土地上,盖起了房屋,收了豆子,割了麦子。同时半工半读也学习了文化知识。
这个滦湖大学渐渐被周围农民接受,被兄弟学校赞扬,被领导重视,也被媒体捕捉到了。
4月时,河南日报社派出记者来院采访,回郑后不久,便在河南日报上登载了长篇调查报告。
图片
后排右起站立女士为河南日报 社记者
接下来,光明日报社也派来三名记者,对学院的全面情况进行详细采访。
图片
照片中,前排左起第1人、第3人是新闻采访记者,前排右起第1人是摄影记者。
记者们首先听取了院领导、教师代表的详细介绍,然后又分别深入到教师、学员中采访,拍摄照片。
图片
经过几天的采访,取得了丰富的一手资料。回报社不久就见报了长篇通讯。
师院的影响从此越来越大。不断有学校集体或个人来师院参观交流。由此,地区领导决定召开现场会,对师院的发展成果进行总结宣传。
于是决定召开一场高规格的现场会。
1976年暑期,为迎接现场会的召开,师院做了各项准备工作: 生产科组织人员搭建会场主席台,总务科负责参会人员的午饭以及茶水供应,办公室负责编写院领导的发言稿。
办公室抽调张岫峰(原商丘高中副校长)负责编写领导的发言初稿,经过院领导集体研究修改后,作为正式发言稿。
现场会人很多,地区教育局领导全部到会,省教育厅王锡璋厅长也来到了会场,并作了报告讲话。还有来宾代表发言祝贺。这次现场会确实开成了一次高规格的现场会。下午是现场参观,分别到各系点参观走访。
(5)他们毕业了1977年3月,第一届工农兵学员在毕业前安排了一次实习。实习回校后进行了总结。
6月底,各系推荐一些条件较好的学生,作为留校后备名单提供给院委会审核确定。
7月初,院委会审核确定了留校人选。印象中有: 高俊亮、林效廷、聂长春、魏丰年、吴孝廉、刘恩志、蒋笃运、杨学斌、李富强、李英才、魏翠玲、胡保亭、张建防、贾运兴、刘雪建、王庆华,等。除院部安排的,其余的各系归各系安排。院部留校学生的分工是,会计: 李富强、魏丰年、胡保亭,机务: 李英才、刘恩志,办公室: 张建防。
1977年7月,第一届工农兵学员毕业离校(即七五级)。以系为单位拍了师生合影照。
图片
七五级政文系毕业生合影照↑(此合影照电子版,由政文系毕业生陆翠华提供)
图片
七五级艺术系学生毕业合影照↑(此合影照电子版,由艺术系毕业生王庆华提供)
图片
七五级外语系毕业生合影照↑(此合影照电子版取自2017年10月《商丘师范学院外语系75级毕业40年聚会纪念册》)
学院给每位毕业学生颁发了毕业证书。(此处展用的电子版毕业证书,为本人自拍后微信发送来的)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1978年夏,76级学生毕业离校。
图片
七六级外语系毕业学生合影照↑(此合影照的电子版取自2016年10月2日《商丘师范学院外语系76级师生母校聚会纪念》)
图片
外语系76级李秀兰毕业证书↑
图片
外语系76级黄述魁毕业证书↑
(6)能上能下 1978年时,有一天,地教局冯德欣局长派人通知我,让去他办公室有事找我。我到了地区教育局,看见冯德欣局长和刘朝贵副局长二人在办公室说事。看见我来啦,便招呼我进屋坐下。气氛看似很严肃,我也不知道将会有什么事情发生。只见他们二人互相对看一眼,像似传递什么信息。冯局长这时转过脸看着我说: 保罗,滦湖师院这就要停办,你这个副主任也该免去啦。听到这里,我明白是怎么回事啦。我问: 那叫我以后干什么?这时刘局长接话说: 老林,你原来就是教课的,教的又好,还继续教课当老师呗。听他这么说,我站起来就想走,并说: 就这事?那我回去啦。冯局长止住说,你来之前好像已有思想准备?我听他这么说,也不知怎地,竞然从口中跳出一串激昂的词字: “一个共产党员,国家干部,应该是能上能下,能官能民!叫干什么干什么。”两位局长有点听矇啦。 (7)一校分三家事情到了1978年夏末,根据新形势的要求,商丘地区领导决定停办滦湖的商丘师范学院。将大部分教职员工及在校学生(即1977年秋冬招收的),搬回原商丘师范学校旧址办学。后来就成了商丘师专,商丘师范学院。同时留在滦湖的教职员工,就在原商丘师范学院校址建立了河南省永城师范,属商丘地区直接领导。 原商丘师范学院的桌凳、床铺、仪器、图书、工农业器具、土地及其上的一切附属物等全部留给了河南省永城师范。按我原本属性,应该隨同搬回商丘。但由于某些原因,我留在了河南省永城师范。到了1989年8月,地区教育局根据形势需要,在夏邑县城又建一所师范学校。把永城师范的部分干部、教职员工,分到夏邑师范′学校。于是,我连同家属、子女又到了夏邑师范。1999年5月,省教育厅师训处领导来夏邑宣布,夏邑师范改为河南省商丘幼师。图片
这时,“商丘师范学院”即“滦湖大学”已完成了一校分三家。
定稿于2024.10
附录一
《关于创办师范学院的方案》
在党的十届二中全会和四届人大精神鼓舞下,在普及、深入、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和工农业生产大干快上的大好形势下,根据教育革命学朝农的精神,地委决定将商丘师范学校改为商丘师范学院。这是我区教育战线的一件大喜事,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成果,是社会主义新生事物。为了把这所新型大学办成无产阶级专改的工具,特制订如下方案:
一、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。
遵照毛主席关于“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,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”和“使受教育者在德育、智育、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,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”的方针,商丘师范学院必须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,坚持批林批孔,批判资产阶级,批判修正主义,坚持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改服务,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,为工农业生产大干快上服务,以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,把商丘师范学院办成政治大学、劳动大学,培养热爱劳动,热爱农村,热爱农村教育事业,能够贯彻落实毛主席的教育思想,密切联系工农群众,有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学师资。
二、学员的来源和去向。
遵照毛主席“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,到学校学几年以后,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”的教导,收有实践经验的、热爱教育事业的工人、农民、复员军人、民办教师和下乡回乡知识青年。学员毕业后,社来社去,队来队往。
三、专业设置、学制和规模。
根据我区中等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,从教育革命的实际需要出发,商丘师院应本着两条腿走路的精神,办一部分长期班,同时举办短期离职轮训班。长期班设置:政文系、农业系、数学系、理化系、外语系、体音美系;短期轮训班轮训教育行改干部,工宣队、贫管会负责人和在职中学教师。
学制:长期班的政文、农业、数学、理化、外语、音美为二年,体育为一年。短期轮训班,长则半年,短则一个月。
师范规模暂定为一千二百人。七五年长期班招生四百人,短期轮训四百人,七六年和七五年相同。
四、办学地点和方法。
遵照毛主席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教导,根据中央(/975)4号文件精神,在办学方面应积极挖掘潜力,充分利用现有条件,尽可能为国家节约开支,多快好省地办好师院。院部设在永城滦湖,师生自己动手,艰苦奋斗,自力更生,劳动建校,举抗大旗,走共大路,学习朝农的先进经验。办好校办农场,使校办农场成为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;现有校办工厂,要加强领导,端正方向,为农村三大革命运动和教育革命服务。力争三年实现粮、油、菜三自给,五年实现粮、油、菜、肉、经费五自给。
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条件,在原师范学校校址开办各种短期轮训班。首先轮训各级教育行政干部,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,学习马列主义,学习毛主席的教育思想,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,学习朝农等先进单位的办学经验,为改造全区现有学校和创办无产阶级的新型学校培养骨干力量。其次轮训中学各科在职教师,提高他们的路线觉悟和业务水平以适应教育革命深入发展的需要。
教学活动,必须实行几上几下,密切联系实际,坚决和“前十七年”对着干,切实做到毛主席怎么说,我们就怎么做。打破旧框框,树立新慨念,创造无产阶级的教育革命经验。师院必须实行校队挂勾每个系都要帮助生产队搞好农业学大寨,实行科学种田,学习先进技术,实现粮棉“上纲”和“过江”,並积极推广小靳庄十件新事。
五、教师来源。
毛主席说:“教改的问题,主要是教员问题。”遵照这一教导,师院要建立一支以工农兵兼职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。专职教师除从商丘师范学校的教师中分配一部分外,还可以从农村学校中选拔一批政治表现好,路线觉悟高,有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能力的教师担任,组成一支革命化的教师队伍。
六、组织领导问题。
毛主席说:“工、农、商、学、兵、政、法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。”遵照这一教导,商丘师范学院由地委直接领导,在地委的一元化领导下,我们教育局一定积极主动地做好具体工作。师院应建立党委会和革委会,除党委书记暂由教育局长崔芳岳同志兼任外,其他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,请地委组织部研究配备;师院设置办公室、政治处、教育处、后勤处和生产处。遵照毛主席“工人宣传队要在学校中长期留下去”和“贫下中农管理学校”的教导,应从全区挑选优秀工人,组成工宣队,派驻师院,工人宣传队要在学校中长期留下去,同时由于院部设在农村,应吸收当地公社领导干部和贫下中农参加管理。
商丘师范学院党委,要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,实现领导班子革命化,要积极学习、认真实践毛主席的教育思想,敢想敢干,大胆创新,为无产阶级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,把师院真正办成无产阶级专改的工具。
中共商丘地革委教育局委员会
一九七五年六月十五日
附录二
两本“滦湖战歌”试刊号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附录二中的信息,由张建防原件拍照。
附录三
图片
↑商丘师范学院外语系75级 同学毕业40年师生合影照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附录四
图片
↑ 商丘师范学院外语系76级 同学入校40年师生合影照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Powered by 九游手游官方正版网站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